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控制对策
发布时间:2025-11-2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控制对策
 
(1)加强法制和内部审计建设,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和区域分布、成本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和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为了抵制审计风险的发生,首先从制度开始,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在审计过程中控制审计风险,这是审计工作的雷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权威的工作,也可以减少审计工作的障碍,努力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提出建议。
 
(2)科学运用审计抽样方法,积极改进和吸收内部审计方法
 
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经济统计技术和方法,取代综合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整体结果特征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方法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抽样审计的合理性,保证审计结论的适当性,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在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中,应采用风险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必须使用适当的审计技术对所选样品进行审查,控制样品误差的分析,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改进和吸收内部审计方法,更好地控制企业内部风险。
 
(3)建立审计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如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审计风险意识,能够从专业技能上控制风险的根源,提高审计质量,从思想上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预防,必然会遏制审计风险的产生。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为规范审计程序,加强监督控制,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消除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四)双管齐下,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风险审计的质量,其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审计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邀请大学教授教授会计、审计、管理、经济、政策法规、税务、金融、职业道德、企业文化、行业独特内容、沟通技巧、自我减压方法等。此外,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审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在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鱿鱼效应”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和经济实体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是每个审计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内部风险审计的概念,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希望相关研究结论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研究材料,并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