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做好内审工作的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5-11-13
在新常态下,做好内审工作的切入点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给油气田企业带来重创,收入大幅下降,投资紧缩,大量可用储量成为不可用储量,企业经营陷入严重困难。如何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减少效益流失,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是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
(1)从监督职能到监督与服务并重
目前,大多数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检查错误,防止缺点,企业管理审计很少涉及,审计报告也基于审计验证问题,审计意见或建议一般是事实,少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对单位管理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因此,在监督的基础上扩大内部审计职能,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资源与价值管理服务活动的合理分配,帮助单位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二)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
目前,油气田企业面临油价低运行、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低迷的严峻形势。企业管理部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要求管理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层下属的职能部门,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管理层要求,将审计重点从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管理审计。通过对企业综合预算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等内部管控制度的审查,审查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现企业低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高资产经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从事后控制向事中、事前控制转变
美国的“两房危机”和“安全事件”警告我们,风险失控和商业错误将对企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远比事后填补空白更重要。事前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活动,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前,如长期投资计划的实施、生产经营决策、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实施等,由内部审计人员审查核实企业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计划的决策是否正确可行。审计是审查投资计划、生产经营决策、经济合同执行中相关事项是否有依据,无依据或争议需要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或合同时是否及时处理。事中、事前审计主要通过企业预算跟踪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企业存量资产效益审计、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方式,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偏差和潜在风险,促进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咨询服务功能。
(四)内审人员素质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章制度,还要掌握一定的金融、证券、法律等现代经济知识;既能了解企业的微观经营,又能了解行业的经济周期、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家宏观政策对行业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在大量的审计资料中敏锐地发现关键信息,对相关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做出准确的专业判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点。目前,油气田企业的审计人员主要是财务专业和工程预算专业,综合素质的多元化人才并不多。加强综合能力培训,引进多元化人才,实现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综合化。
(五)总结和推进新审计管理手段和审计方法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油气田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流、资本流和业务流高度统一的信息管理,通过审计管理系统提供了引进和应用审计管理系统的可能性,收集和总结审计数据,引进先进的分析预警方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最终实现支持管理决策,规范审计业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的目标。此外,通过定期回顾和总结审计技术和方法,开发在线远程审计也可以提高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