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11-11
一、高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高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的功能是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情况。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代表了高校在实际发展和运行中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确保高校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二、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机制不规范
为了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一些高校制定了标准化制度,但一些高校没有引起重视,导致过度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知识和经验。在工作制度不规范、缺乏可行性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缺乏有效参考,可能缺乏功能测试和业务测试。内部控制审计不能保证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形式化,不能满足高校的标准化要求。
(2)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完整。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审计人员无法实施标准化、准确的审计评价。在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中,只能参考内部审计实践指南中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根据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审计高校的主要活动,包括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管理、环境控制等。但在审计工作中,没有对评价控制环境进行分析,也没有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嵌入式的,集中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上,但没有对学生和教学管理进行评价。此外,审计水平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重大缺陷的标准,没有内部控制缺陷的指导意见。
(3)高校缺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专业人才
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至关重要,其专业素质和能力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直接相关。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缺乏专业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受高校管理和权力机关管理的限制,不能满足审计要求,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作用,审计不能实现管理和约束高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