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调整存货科目,简化存货会计
发布时间:2025-10-21

由于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显然不适合小企业实施。在这方面,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适用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或财务报告准则。为了简化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满足会计信息用户的需求,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国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适用的会计主体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许多差异,作者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者,会计人员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新年会计。
 
一、合并删除部分会计科目,增加科目选择的灵活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有85个,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只有60个,很多一级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也简化合并,科目总数大大减少。例如,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并为“应收股利”科目;取消“分期付款发货”、“应付债券”、“预期负债”、“专项应付款”、“递延税”等一级科目;删除“资本公积”科目下的“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三个明细科目;“利润分配”科目也从12个明细科目减少到7个,取消了5个三资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明细科目。《小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定的科目进行必要的增减和合并。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出现许多突发的经济事项,制度和标准不能包罗万象,不能随时更改,从而增加了小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灵活性。
 
二、减少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修改一些具体的计提方法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当对企业存在的8项资产进行减值准备。考虑到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要求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的减值准备,不要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
 
1.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如何确定计提比例,但《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具体规定。
 
2.对于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两者均规定成本低于市场价格。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可根据整体投资、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只能根据整体投资计提跌价准备。
 
3.关于存货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况不能全额计提跌价准备,但《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具体规定。
 
三、调整存货科目,简化存货会计
 
1.在科目设置上,“企业会计制度”分为“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分期付款货物”等科目分别反映各种库存;“小企业会计制度”将各种材料和包装纳入“材料”科目统一会计,取消“自制半成品”和“分期付款货物”科目,注意规定低耗品小企业可纳入“材料”科目。
 
2.在会计方法上,《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材料会计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或计划成本法,设置“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材料会计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设置“途中材料”科目,计算小企业支付但尚未验收的材料或商品的实际成本。附注规定,采用计划成本法计算的,可以增加“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3.对于租赁、出借包装的成本结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可根据金额结转或结转;《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论金额大小,一次性结转成本。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