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成本核算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改进
发布时间:2025-09-25

成本核算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改进
 
1、无形资产核算的改进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只有专利权、商标、商誉、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自创无形资产很少单独进行准确的定价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不少于周年的期限内均衡分摊管理费用。然而,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些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有必要改进目前的无形资产会计。首先,正确计量各种无形资产,提供完整的会计数据。二是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在知识经济和社会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知识资源磨损价值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无形资产仍像现行财务会计一样计算,产品成本将严重扭曲。因此,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应计算四个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对于一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可以保留传统的会计方法,将其价值分摊到管理成本中;对于服务品牌、业务伙伴、长期客户等无形资产,在摊销时可以记录为“运营成本”,也可以记录为“管理成本”;一些对员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应摊销并记入成本。利润等无形资产在摊销时必须记住产品成本,可以增加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三是适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一方面,知识资源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变化,其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因此,应适应其更新速度,调整其摊销期和方法。可采用当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等快速摊销方式,也可适当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这样既能准确计算无形资产,又能准确计算知识产品的成本。
 
2、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目前的制造成本分配方法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每个产品的成本水平,因此必须进行改进。作者认为有两种改进方法:一是区分不同的制造成本,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这种方法只能治愈症状,而不能治愈根本原因,因为标准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地点而不断变化。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引入运行成本核算。由于运行成本是从成本原因中寻找各种成本的分配标准,因此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缺点。
 
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计算每个作业所消耗的生产资源,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根据每个最终产品所消耗的作业数量将每个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个最终产品中,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作业成本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作业划分。一方面要树立新的企业观,即将企业视为最终满足客户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集合体,视为由内而外的作业链;另一方面,企业的最终产品不仅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合体,也是每个作业价值的集合体,即价值链的集合体。二是准确记录各作业中心的资源消耗情况。每个作业中心的资源消耗明细账可以设置,每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可以根据每个生产资源的消耗情况记录在每个作业中心,从而计算出每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这是正确计算作业成本的基础工作。第三,根据每个产品消耗的操作类别和数量,分配每个操作中心的操作成本,计算每个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第四,进行操作分析,降低产品成本。不增值作业应尽可能消除,增值作业也应尽可能减少其资源消耗,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产品成本。这是运营成本核算延伸出来的运营管理理念,也是运营成本核算也应该取代传统成本核算的根源。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