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发布时间:2025-09-21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1. 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兼顾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选择教材和实践教材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要兼顾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管理,可以重新整合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目前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成本会计的要素成本核算、部门成本核算、生产损失核算、完成产品和月底产品之间的生产成本分配核算以品种法为例,与后面单独介绍的品种法相互重复。此外,上述环节成本核算中的知识点分散,缺乏企业案例,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掌握。因此,可以打破原章节内容结构,以完整的企业案例为主线,通过介绍企业制造过程引入成本会计原则知识,包括成本意义、成本分类、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会计要求和目标等,在此基础上,用品种法解释具体的成本会计操作过程,比较不同分配方法的原因及其适用性,然后进行会计演练,完成最终报表的编制,分组进行报表分析讨论。最后,在学习品种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制造环境差异的比较,引出了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学习。
 
2. 丰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首先,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嵌入实践教学过程。通过模拟企业完整的成本会计过程,可以连接分散的知识,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系统的理解,避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混乱。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环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方法贯穿到底。比如(1)在讲解成本概念、分类等理论知识时,采用“可视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生产活动中会发生什么成本,哪些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哪些属于期间成本。(2)在讲解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时,采用“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分配方法的共性和特点,掌握每种分配方法的学习。(3)讲解公式时,采用“原理公式法”将各种分配率公式的原理总结为:XX费用分配率=待分配X费用/各收入对象分配标准之和;受益人应承担的费用=受益人的分配标准×分配率,通过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分配成本,以及分配对象和分配标准的差异,可以改变公式的分子和分母。
 
最后,学校要积极开发成本会计网络试题库,让学生在课后根据操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练习,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及时向教师反馈不懂的问题,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培训成本会计双师型教师
 
应用型本科教育所需的教师不仅要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在引进“双师型”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例如,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成本会计经验的员工进行校园讲座或定期培训,安排教师在寒暑假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岗位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