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制度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5-08-20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制度的发展方向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实施基础薄弱,体系建设相当困难。总结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实施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最佳实践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完善,数据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组织结构的进一步明确,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也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1)成本分摊方法演变为真实的作业成本法
 
虽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管理会计系统部分借鉴了运营成本法的思路(如运营中心的成本分摊),但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成本分摊方法。通过系统的使用,随着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提高,未来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成本分摊方法可能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遵循现有的分摊结构,根据运营量逐步分摊银行内主要业务线的成本;另一种思路是,当商业银行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管理细度进一步规范时,成本分摊方法可能进一步演变为真实完整的运营成本法。届时,我们将能够直接计算成本分析对象的直接成本,并与运营成本管理相匹配,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和运营流程的工作效率。
 
(2)使银行产品定义和线路架构更加清晰化
 
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是管理会计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水平仍然较低,许多银行没有自己独立和完整的产品目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使用的产品目录不是全行的通用产品目录,其合理性、全面性和与会计的整合仍有许多值得讨论和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定位不明确、业务线设置不明确,产品所有权与业务线的对应关系还有进一步改进和改进的空间。未来,随着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会计流程的进一步科学合理化、产品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标准化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进一步明确和稳定,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产品目录结构和线路架构设计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资本分摊模型向自有数量模型发展
 
预期损失和资本分摊计算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预期损失和资本分摊内容非常新,对数据积累和数量分析模型的要求非常高。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目前的设计中,主要依靠监管资本的计算思路来取代经济资本的计算。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来看,资本分配管理会计系统的改进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配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日益完善,通过数据界面直接获取预期损失和风险资本的计算结果,构建基于风险资本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二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建立各行自己的基于收入波动的数量模型,借助ERP系统的功能,构建由管理会计系统计算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无论哪条路,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制度的深化和应用,我们的期望是中国商业银行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型。
 
(4)配合利率市场化趋势,进一步完善FTP机制
 
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不足和市场的相互分离,以及国内商业银行传统资本管理模式的限制,现有管理会计系统中使用的FTP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仍有待检验。然而,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集约化经营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以及国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体系的完善,未来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FTP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届时,通过管理会计系统的FTP机制和资产负债管理的限额管理机制,管理会计系统将能够在商业银行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管理会计的整体结构来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引进SAP PA系统还缺乏一个重要的部分来实现管理会计应用的整个业务范围,即预算编制和管理系统。
 
但是,当我们看到责任会计体系、成本分摊架构、FTP机制和资本分摊管理都是因为SAP 当PA系统的引入实现时,该系统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充分发挥该系统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作用,还必须在内部管理、流程设计、会计处理、报告分析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