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依据
发布时间:2025-08-16

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所谓理论依据,是指纯粹从理论角度推定应选会计信息处理和生成操作手段的主要内容——计量模式,而不考虑会计信息本身所代表的经济利益及其可能的经济效益和影响。
 
会计计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会计目标对会计计量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会计目标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石,不同的会计目标理论会产生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另一方面,会计计量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重点。因此,会计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是不同的。目前,会计目标理论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学派:委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1 委托责任学校。它是一种在公司制度盛行时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思想学校。它以资源“委托-委托”的形成为经济前提,资源“委托-委托”关系的建立是基于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只有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作为经营者主体的受托人才有义务对所有者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所有者主体的受托人有必要监督受托人委托经营责任的过程,并对受托人责任的结果进行评估。受托人的经营责任主要包括对委托人财产的保管责任,以及有效利用委托资源、保值增值的责任。委托责任学校主要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认为历史成本是基于资产取得时的交易价格,经双方认可,能够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正性,提倡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2 有用的决策学校。它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张和标准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想学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建立,投资者需要大量相关的会计信息来做出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的供应与会计信息系统是分不开的。因此,会计系统必须提供会计信息,为投资者的决策服务。由于存在会计连续经营假设,经济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按时间顺序表现为:历史、现实和未来。历史成本用于衡量经济活动的历史状况,当前成本和当前市场价格用于衡量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因此,有用的决策学校在会计量中提倡各种计量属性,并选择最好的,以便为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相关和有用的会计信息。
 
从以上可以看出,受托责任学校倾向于以事实为基础,从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出发,而决策有用学校更倾向于以目的为基础,从信息用户的利益要求出发。
 
(二)现实依据
 
所谓现实依据,是指计量模式的确定不能通过纯粹的理论推理和演绎来完成。在计量模式的选择和确定过程中,各种非理性因素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选择过程。
 
一般来说,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来自经济、政治、技术、环境等因素,其中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1 经济因素。由于会计信息代表一定的经济利益,会计信息由于公开披露,也会直接或间接造成一些经济后果,因此,各种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将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如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标准会计实践公告16“现行成本会计”要求用现行成本代替历史成本,但后来由于公司经理的普遍反对,最终不得不放弃。
 
2 政治因素。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但相形之下,它对会计的影响并不是很直接。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只允许会计准则委员会采用“递延法”干预投资贷款项目,使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并用。
 
3 技术因素。这里的技术因素是指会计职业的发展水平。如果现实中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影响复杂计量方法和计量模式的选择。
 
4 环境因素。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一般应以能够满足经济环境的规定为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能适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历史车轮进入科技和知识主导的新经济时代时,也出现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可以采用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属性。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