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审计经济效益的风险
发布时间:2025-08-09

审计经济效益的风险
 
任何工作都有风险,审计也不例外。经济效益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评估风险、归因风险和建议风险。
1、评估风险。经济效益评估首先是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执行情况,然后给出结论和建议,但关键是评估。从现有审计人员的岗位设置和经验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并逐渐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但是,作为审计人员,尤其是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的要求,业务相对专业,业务素质综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从事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他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长期按照常规审计思维思考问题,很容易简化经济效益审计,会产生抓点证据,给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下结论。
 
2、归因风险。归因风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效益评估不当导致的归因失败。因此,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意见,才能准确分析效益质量的原因,正确的效益评价是正确归因的前提。相反,由于效益评价不当,无法正确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容易导致归因风险;二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评价,导致归因肤浅,缺乏整体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将原因归因于粗心、疏忽、不严谨、不完善等。
3、建议风险。根据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审计人员会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由于效率评估和归因风险的存在,建议风险将进一步导致。比如建议太泛泛,没有针对性;建议方案缺乏详细的设计和论证,没有数字说话,有时缺乏可行性;大部分建议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缺乏全面的改进计划,涉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建议
 
如今,中国商业银行以经济资本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商业银行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银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
主要建议有三点:一是创新内部审计理念。随着中国商业银行在香港上市或即将成为世界级银行,以经济资本理念拓展银行业务,加强银行管理是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经济效益审计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制定指导性文件作为参考。在借鉴和研究国外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评价银行效益的实施,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更全面、更可行的指导文件作为参考,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如管理绩效、业务指标明细、指标比较参数等,方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客观公正。
第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经济效益审计人员来说,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而且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管理局创造更多的条件,注重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培训,培训人员的要求不限于专业对口,同时经常创造机会,让现有审计人员轮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促进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的扩展。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