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发布时间:2025-08-08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结合,依靠信息技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一种管理模式[1]。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更像是一种反映在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支持下的管理理念和理念。持有这一理念的人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得到深刻的解释。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硬件设备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包和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收集各种信息,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二是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创新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四是利用先进技术,不仅要更好地开展现有的人力资源工作,更重要的是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解决方案。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管理理念和科技高度发达的产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引进现代技术,走管理信息化之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人力资源基础事务管理,中层是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管理,顶层是人力资源战略思维管理。高校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可以简化人力资源基础事务管理流程,转变管理职能,让人力资源工作者摆脱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上,加快建立激励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科学评价体系,有效防止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与学校生存发展有关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出现偏差甚至重大失误。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完全记录所有员工的信息和信息,还可以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系统,使学校各部门通过授权(用户名和密码)自动获取最新的人力资源信息。特别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师生可以提供各种“自助”服务,师生可以根据授权登录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快捷地查询所需信息。由此可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直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