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5-07-25

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理论与实践脱离
 
中国的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的,现在使用的理论也是由国外的研究和翻译形成的,这严重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由于中国与国外的国情不同,特别是与欧洲,企业的发展模式方向非常不同,但直接引用国外研究理论对中国企业的生产模式仍有一定的差异。这种脱节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模式,形成一种实际趋势,实际上想遵循理论,但偏离理论。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就必须从中国现代企业的实际发展出发。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要着手实践推导理论,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形成完全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会计体系。
 
(二)管理会计得不到重视
 
1. 外部环境因素
 
由于管理会计中评价方法的应用与外部环境有关,许多数据需要与同一行业进行比较。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刚刚起步,市场体系不完善,信息反映速度不快,导致部分管理会计方法使用效果不明显,使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失去信心,不重视。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发展市场经济,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更方便地利用管理会计对企业进行分析和决策。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2. 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的不良情况,即企业领导自身的素质。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了解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以注意管理会计的作用和应用。企业领导者在做任何决策时都应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必须联系管理会计知识,分析企业成本和利益的流量,做出正确的决策。
 
针对这个问题,最好、最实际的解决办法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领导。在职领导要组织阶段性学习或讲座,普及管理会计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要注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
 
(三)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
 
1. 内部环境因素
 
(1)企业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内部控制”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明显特征,对企业经营者具有独特的约束力。经营者拥有绝对独立的经营权,在巨大利益的刺激下努力工作,提高经营能力;但由于经营者权力过大,有时偏离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给企业资本流动造成一定损失。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管理会计的前提。
 
因此,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股东、董事和管理层的职责,形成目标明确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有效解决责任不明确造成的“内部控制人”问题,有效发挥管理会计职能。
 
(2)企业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在激励机制方面,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物质激励,缺乏对企业长期目的的股权投资,使企业不能长期保持良好趋势,管理会计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3)企业经营政策存在问题。企业经营政策是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指导规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的指导原则和规划规定的企业经营政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政策只是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人文理念的培养和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要加强员工的人文素质,对待每一位客户,实现客户至上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使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获得更大更长远的效益。
 
2.外部环境因素
 
(1)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多元化的市场中,不同的企业仍面临着政策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国家政策对不同行业的优惠力度不同,导致不同行业的竞争起点不一致。因此,政府必须完善经济管理职能,严格控制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向科学方向发展。(2)市场上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市场指标的可信度,导致投资者和消费者无法根据企业利润指标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因此,中国政府应严厉打击财务欺诈,规范管理会计的应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模式,加快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促进企业管理会计的更好发展。
 
3. 管理会计本身的因素
 
(1)管理会计领域的局限性。传统的管理会计仅限于大规模生产和生产成本相对稳定的产品成本计算利润分配,以及新开发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在决策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中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管理会计仅仅适用于企业是远远不够的,但也应该在市场环境中试用。
 
(2)管理会计本质的局限性。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有些企业主要是生产,有些企业主要是销售,因此,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产品生产的整体会计,销售只是销售的一部分,会计销售收入。因此,面对主要销售企业,管理会计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现代企业中,产品更新非常快,管理会计缺乏快速评价新产品的功能,影响企业产品开发更新的能力,导致企业不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使管理会计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3)信息传输速度较慢。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都是从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报告中获得的,但这些报告只在下一个会计期间中期提交。信息的滞后影响了管理者在决策中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严重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四)信息化普及程度参差不齐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企业会计管理的新要求。会计信息化的提出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透明中国的市场竞争机制。使投资者更方便、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企业管理者也能及时了解企业情况,有效纠正企业不足,增强企业竞争力。
 
1. 企业信息化程度不同,导致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同
 
现代企业,由于管理会计的信息普及程度不高,管理会计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小企业的应用仅限于传统的会计模式,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在发达地区,管理会计在整个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工作体系。因此,提高关注度,实现区域与行业之间的平衡,已成为现代经济政策不可忽视的实施计划。此外,这种关注不仅是在理论和技术方面,而且也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考虑的。
 
2. 企业内部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沟通不多,导致各部门不了解彼此的职能和权限,导致各部门混淆职责,事半功倍。因此,要共享企业内部信息,必须实现各部门信息清晰、权责明确。将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各部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合作,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