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不平等日益突出
发布时间:2025-05-04
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不平等日益突出
中国最近的快速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不平等显著增加,这是中国目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根据基尼系数标准,1998年中国收入不平等达到0.403,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困扰着中国人民,并被中国政府视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改革优先考虑宏观经济的增长,尽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入分配和机会的平等。这一观点在邓小平的先富理论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他说:“允许一些人和一些地区先富起来。”根据帕累托标准,区分致富顺序的理论是合理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低收入人群也会从经济发展中受益。然而,同一国家的收入差距会加剧低收入人群(他们占国家人口的大部分)的心理失衡,甚至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
二、中国相关战略演变及本文的方法和依据
中国的城市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影响城市的政策,如城市化政策、户籍制度改革和鼓励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这些政策旨在解决农村问题,但结果可能只会将问题转移到城市,导致城市农民工人数的急剧增加。这也将进一步加剧随着经济改革的进程而发展的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严重性。
为了推进经济改革进程,中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了重大工资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改变了影响城市职工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导致了收入不平等结构的变化。换句话说,由于改革,职工自身的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这些情况的出现要求研究人员从城市工人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收入不平等的结构,以深入研究当前中国的各种不平等问题。然而,对中国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农村不平等和区域不平等。
本文采用了中国1988年和1995年的微观数据。这些数据是基于大量的家庭调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于1989年和1996年进行的。虽然对中国收入分配的研究非常重要,但由于数据的限制,研究的进展有限,对收入分配的详细分析相对较少。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该调查的目的是为中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可靠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提取的大量样本(约6.5万个农村家庭,3.5万个城市家庭)。
由于本研究旨在分析城市职工的个人特征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直接联系,本研究以城市个体职工为分析单位,包括独立就业者,但不包括退休人员和学生。本研究中的所有变量也以个人为标准单位,包括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各种个人特征。数据来自中国10个省份的城市,代表不同地区和大小的城市。辽宁和陕西代表北部,江苏和广东代表东部沿海地区,安徽、河南和湖北代表内陆,甘肃和云南代表西部,直辖市代表北京。
1988年城市样本数量为17459个,1995年为9227个,1988年调查中的问题与1995年的问题不完全一致,但1995年的调查涵盖了1988年的大部分问题。我们提供的1988年和1995年的数据既一致又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