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
发布时间:2025-05-04
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
1. 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根据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理论基础。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规模收入增长和不完全竞争;不平衡和循环积累因果律;市场开放加强因素流动性;经济增长模式选择和结构优化的内生化理论;产业份额决定国民收入区域分布;二元结构与城乡联系理论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博弈论、内生增长理论、后福利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构建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引领学科发展的前沿,深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价值。
(2)应用程序。区域经济学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区域问题而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区域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逐渐突出,区域经济学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宏观和中观领域的研究包括区域发展模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城乡规划、地方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城市竞争力、区域收入差距、区域分工与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微观领域研究涉及企业区位选择、企业迁移、企业组织、跨区域、跨产业联合合作等经济活动,使区域经济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更加广泛和深入。此外,近年来,中央政府制定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区域政策措施,也使区域经济学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更加广泛和深入。
(3)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官方统计数据的大量发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学研究逐渐走向计量化,强调区域活动的定量分析,特别是随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近年来空间计量分析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决策科学、复杂系统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智能技术等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不断引入区域经济分析。
2. 加强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区域经济学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应强调实践教学,注重互动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互动教学的本质是从传统的单向被动灌输教学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释实际经济问题,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开展互动教学,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学习辩证思维,培养批判、研究、质疑能力,还可以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是区域经济学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现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动态性,案例要提炼总结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热点问题和问题;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互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有安排学生独立完成的个人案例,也有学生间合作的小组案例;既有书面案例分析报告,也有口头案例讨论。
近年来,模拟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通过模拟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设定区域发展目标,如何捕捉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有利或盈利机会,如何有效、低成本地广泛组织实现既定目标所需的资源,从而最终实现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区域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灵活做出区域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
3. 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区域经济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即运用生动、形式多样的文字、图形、图像、语音等方式演示教学内容,取代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通过多媒体图形和动画屏幕演示,可以直观清晰地表达区域经济学中许多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和复杂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前制作的教学软件,可以演示大量原本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的黑板工作,增加课堂业余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组织教学活动。
然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具体来说,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和优化原则。也就是说,多媒体手段和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区域经济学教材紧密结合,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选择。使用时,不适时放弃,注意实际效果。不能盲目使用,不顾教学的实际需要,否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二是注重多媒体技术选择与组合的优化。也就是说,根据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技术,不仅要注意最佳应用效果,还要考虑它们是否能优化组合效果,充分发挥各种多媒体技术的最大效率,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第三,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反馈。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控制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及时准确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优化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4. 完善教学考核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应涵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两者都不应被浪费。在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中,应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考的综合评价体系。具体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讨论、出勤等形式,其中笔试、口试主要评价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讨论和家庭作业主要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记录问题、演讲、出勤情况,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此外,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评价方法应特别加入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科研、设计、研究、咨询和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应用学习。
在教师教学的考核方法上,要着力改变学生简单打分教师教学的做法,注意教师互评、教研室集体听课、督导组听课等其他方法,广泛参考各主体意见,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在考核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开放、透明、民主的氛围,各方共同参与民主谈判,通过充分的沟通,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