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美国“滞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4-08

长期以来,融资问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避免经济衰退,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由于宏观政策、市场机制和金融体系的制约,我国企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如对战略管理缺乏了解、发展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滞后、竞争环境不公平等。然而,在这些问题中,“融资困难”、“昂贵的融资”问题变得非常重要,它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绊脚石。解决“融资困难”、“昂贵的融资”问题变得十分紧迫。
 
关于“融资难”、“昂贵融资”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周学东教授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融资困难和昂贵的问题。她认为,导致整个社会的“融资困难”、“融资贵”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投资饥渴”;并研究了“财务软约束”问题,认为政府在补贴政策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由此产生的问题加剧了资本价格的扭曲,放大了各种“挤出效应”。周教授认为,这是“融资困难”、“昂贵的融资”问题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张丽生认为,融资问题是一种结构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信贷期限配置等问题上,研究了我国金融体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认为这是“融资困难”、“昂贵的融资”问题的深层原因之一。李庚南认为,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降低隐性成本。
 
以上学者大多从如何获得更多资金来解决“融资难”、作者主张破产浪费资源的项目,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融资贵”的问题。
 
美国“滞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1)美国滞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1970年到1982年,美国经历了一个经济危机和经济增长缓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的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即“滞胀”。以下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的三次滞胀,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接下来的两个滞胀期,CPI增长超过10%。在此期间,美国经历了四次经济危机,导致了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特殊经济现象。美国经济“滞胀”的原因如下:科技发展正处于弱势时期;美国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由于这些原因,首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刺激经济增长,而是促进了通货膨胀。随后,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国逐渐将货币政策从货币价格转变为货币数量。在此过渡期间,由于货币政策的不稳定和高通货膨胀的背景,利率波动相对较大,最终导致货币供应过大。此时,货币政策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由于提供的货币过多而提高了通货膨胀率。第三,由于银行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张,这也对通货膨胀的出现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最后,一些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上涨将通货膨胀率提高到了两位数。滞胀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由此产生的高通胀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年平均通胀率也达到了10.46%。通货膨胀的增加会导致“融资困难”、如何解决“昂贵融资”的问题?
 
(2)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976年初,失业率为7.9%,福特政府实施了两项措施:一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减税政策。第二,为了增加一些工作机会,政府举办了一些公共服务事业。但减税政策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扩大了预算赤字。因此,美国的通货膨胀进一步推高,到1978年,通货膨胀率又产生了两位数字。因为后一项措施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所以效果平平。由于通货膨胀的上升,卡特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但在治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方面,卡特政府的态度并不坚定,货币政策有时松散,有时紧张。最终没有成功的治理。到1981年,里根政府认为,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是经济反复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里根政府采取了集中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稳定货币资金的供应。其中,里根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为主要目标,无论利率有多高,甚至引发经济危机,里根政府都从未放弃货币紧缩政策。虽然一开始确实遇到了经济危机,但它取得了成效:稳定的货币资本供应抑制了过度的通货膨胀。到1984年,通货膨胀率降至3.8%。在里根政府的正确政策和不断努力下,美国终于在1983年达到了经济增长的高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