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体系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建议
(1)进一步拓展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体系理论研究。结合上述研究,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涉及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较多,相关会计相对复杂。例如,公共基础设施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股票公共基础设施识别中应区分;PPP公共基础设施等是项目运营期满的重要分类。相应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例如,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应用指南中,一般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科目已经提出“公共基础设施”及“累计折旧(摊销)公共基础设施”等级会计科目要求;对特殊公共基础设施的要求(PPP项目)提出了设置“PPP项目资产”“PPP累计折旧(摊销)”与PPP项目净资产等一级会计科目的要求。本文认为,财政部门应会同公共基础设施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政策要求和各行业的业务特点和性质,尽快发布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明细科目的指导或具体要求,确保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标准化和有序进行。因此,现阶段只有进一步深化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体系的理论研究,才能从准则体系层面总结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总体思路和路径,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提供制度支持。
(2)进一步深化公共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研究
随着PPP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建议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特别是PPP进一步研究项目的商业模式,尽快形成若干典型案例,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提供案例支持。以股票公共基础设施为例,由于股票公共基础设施数量多、规模大、涉及行业多,以及政府机构职能的交叉,实际上很难直接确定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主体。因此,本文建议确认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主体,首先设施的所有权关系。公共基础设施权属明确的,可以直接确认会计主体。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不明的,应当先确认其资产,再确认会计主体。其次,由于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相对复杂,建议公共基础设施确认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预算单位作为会计主体,确保会计力量。最后,对于委托他人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要注意区分委托合同的内容和实质,确认其会计主体。
(3)不断增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模式的兼容性
本文提出了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思路,需要进一步调整、修订和细化,以增强其兼容性和适应性。特别是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建议财政部门尽快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公共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发布规范的详细科目设置要求,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正确实施提供会计支持。五、总结《公共基础设施准则》《PPP出台项目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为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提供政策指导。但由于公共基础设施构成复杂,特别是大量PPP实践中仍存在项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的困难。通过对相关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综合政策解读和总结,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现状PPP项目GP水利枢纽工程为具体研究案例,提出了公共基础设施会计的一般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建议。